【媒体聚集】沈鼓:智能车间里的“新刀客”

热度:1 发布时间:2023-07-07 21:16:37 来源:江南体育全站登录入口


  近来,《工人日报》采访了沈鼓集团转子车间数控车工马长好,经过他的视角,向广大读者叙述了沈鼓集团建造数字化车间、施行信息化办理所获得的丰硕成果——

  5月16日,空阔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里,身穿蓝色工装的车工马长好坐在工位机前,经过“云网”体系获取当天的加工使命和所需的数据文件,他的死后,轰鸣的数控车床正在履行切削指令。

  “曩昔,班组长派活儿,跟着师傅干活儿。现在手机上领活儿,怎么干、干了多少都清清楚楚。”45岁的马长好现已习惯了全新的“屏上”工作方式。

  扎根工厂23年,马长好与企业转型晋级同生长,不断为技能添“智”,跻身“数字工匠”。在他的心里有一片技能“江湖”,他自己便是驾御数控设备的“新刀客”。

  看着车间里的立式、卧式数控车床,马长好慨叹地说,2004年刚来公司时,车间里只要4台20世纪70年代国外筛选的数控机床,“那时是半数控出产,噪声大、机油味重,车床师傅需求注意力高度集中,一整天下来累得要命。”

  转子,有压缩机“心脏”之称,马长好担任加工的是转子的核心部件——叶轮,这个形状酷似陀螺的部件,加工难度大,稍有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工件作废。

  为了更好地驾御这些机器设备,结业于沈阳铁路机械校园机械设备修理与办理专业的马长好,敞开了自学之路。

  他先后自学了十多种数控机床操作办法,娴熟掌握了HANS、FANUC、SIEMENS等操作体系,读过的数控机床材料摞起来有几米高。其间,他还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作及其主动化专业的自考本科。

  几年后,跟着商场对产品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,企业“上新”了五轴联动国产数控车床,此前的堆集让马长好顺利完成转型,他加工的产品,外表粗糙度从3.2微米降至1.6微米,甚至能到达0.8微米。

  对精度的寻求,让马长好对数字分外灵敏。他指着天车上悄然无声移动的巨大叶轮对记者说:“像这样的叶轮大约要去重500g~2000g。”

  职业内有句老话,“压缩机一响,黄金万两;压缩机一停,效益为零。”压缩机想要长时间平稳工作离不开安稳旋转的转子,因而,经曩昔重完成叶轮“动平衡”至关重要。

  以往,叶轮去重选用手艺修磨,功率低、质量差,爱立异的马长好测验经过车削对叶轮去重,编写程序、模仿工艺、试切、走刀……大大进步了叶轮功能,每年为企业增效近700万元。

  2018年,加工一个叶轮时,因为图纸印刷不明晰,操作工将纸质图纸上的数字6看成了5,导致误差过大,产品不合格。“其时我就在想,假如随时能检查明晰的原版该有多好。”马长好说。

  现在,他的愿望现已成线年,马长好地点的转子车间试点数字化、智能化出产线,车间里的人、机、料悉数入网,每台数控车床前的工位电脑和手机就像一个个资源库,轻点屏幕就能查阅高明晰度的电子图纸。

  “曾经是盯机器,现在是盯屏幕、盯进程。”马长好越说越振奋,刻不容缓地向记者展现怎么在手机上接活儿。

  当天15时19分,他控制的数控车床接到一个时长3.17小时的出产使命。点击“开工”,出产情况就从“派工中”变成了“加工中”,等车削完毕,再点击“竣工”,工件就主动进入下一道工序。

  智能化的出产线减轻了马长好和工友们的劳动强度,却愈加检测他们的脑力和立异才干。

  为了能娴熟操作这套智能体系,马长好专门学习了5S现场办理与实战经验、工作软件训练等线上课程。跟着对工艺图纸和工序流程的了解愈加深化,他也推开了立异国际的大门。

  2021年,马长好露脸辽宁省立异办法大赛,与高校教师、科技工作者、大学生同台竞技,他是参赛选手中仅有的工人。终究,他带来的立异项目“汽轮机抽气无扰动控制的研制”斩获大赛三等奖。

  今年初,他又提出了薄壁套加工办法及工装研讨、叶轮锻件尺度优化等立异计划,大略测算,能为企业节能增效上百万元。到现在,他参加的各类小改小革立异项目现已有400余项。

  “处理智能出产线上的各种难题,仍是得靠人。”马长好向记者叙述着自己对智能出产线的了解。对待技能,他很较真,总会立刻纠正记者表述不精确的当地。

  36岁的张家亮是马长好的学徒。他对师傅在出产线上的不行代替性十分仰慕:“一些加工难度大、精度要求高的工件,只要师傅才干加工出来。”

  像马长好这样的高技能人才,是打通从图纸到工件“终究一公里”,完成从0到1的“魂灵人物”。

  “在智能出产车间,工程技能人员和技能工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含糊,技能工人在出产一线立异中的效果越来越重要。”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深有感触。车间智能化后,工种与工种之间的联接愈加严密,她与马长好的技能商讨也越来越多。

  在“百万吨乙烯”产品加工过程中,以往叶轮加工均选用从外沿向中心走刀,产品精度很难合格。马长好与姜妍交流后得知,叶轮越接近中心,精度要求越高。

  “为什么不先加工最精细的部位,然后再反向走刀呢?”马长好测验从中心向外沿车削,在车刀磨损最小的时候车出精度要求最高的部位。

  终究,选用“粗车正向切削,精车反向切削,正反向切削相结合”工艺,产品精度大大进步,能将公役控制在0.01毫米以内,工作功率进步20%。

  “智能出产线需求为大型配备制作业的信息化、数字化建造供给很多可行数据,而这些数据的供给者便是控制每台设备的技能工人。”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宗玉告知记者,未来的智能车间,需求更多像马长好这样懂技能、会立异的“新刀客”。

  国务院国资委重视沈鼓压缩机创始国际第一!中心媒体聚集沈鼓:紧记嘱托,铸就大国重器!